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酿酒大师”陈林“
人物简介
陈林,女,汉族,1960年7月出生,四川富顺人,1980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白酒国家特邀评委,中国酿酒王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成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技求顾问。现任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委员,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总工程师,宜宾五粮液集团保健酒有限责任么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宜宾市人大常委委员,四川省人大代表。
1980年,高中毕业的陈林进入当时只有几百人的宜宾五粮液酒厂工作。聪颖、勤奋的陈林先后当过包装工和成品库保管。她虚心向老工人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受到车间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林巧遇现已故的白酒勾兑大师范玉平。范玉平让陈林尝酒品酒,就这样,陈林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经过几次尝评,范玉平老师认定陈林是一棵搞勾兑的好苗子,便积极鼓励她从事勾兑工作。1982年,工厂公开招聘勾兑员,陈林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每天,她的工作就是与酒打交道,尝过多少杯酒已无法计数。反复的品酒,使口腔无数次地溃疡、脱皮,过去滴酒不沾的她常常感到头昏目眩。这些困难陈林都克服了,尝评勾兑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又购买了当时全国各大名酒及部分优质酒,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进行反复尝评练习,掌握各类酒的色、香、味、格,以便准确地对不同酒质进行品评。作为一名合格的勾兑员,陈林为了保持良好的感官状态,坚持不化装、不抹香水、不吃辛辣食物,这些对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姑娘来说确实不容易。为了全面提高自己的勾兑水平,她又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发酵》等专业书籍。经过刻苦钻研,陈林完成了相当于大专文化程度的白酒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陈林很快掌握了一套娴熟的勾兑本领。
20世纪90年代以后,陈林经过多次参加四川省和国家的学习培训,掌握了各种香型酒的感官特征、理化情况以及生产工艺特点,专业知识更加丰富。1985年起,陈林先后被四川省粮食系统、林业系统、食品工业系统、劳动服务公司系统、宜宾地区和本企业聘为评酒委员。1994年,陈林被国际餐饮酒业联合会骋为国际评酒委员。2000年,成为国家白酒评委。2004年,获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05年4月,被四川省酿酒工业协会聘为第二届四川酿酒业专业组成员,同年10月,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白酒酿造高级技师职称。
1992年,五粮液任命陈林为陈勾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陈勾车间是企业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全厂原酒勾兑的重要任务。为适应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和工厂改革发展的需要,陈林1993年参加了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大专班函授学习。陈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组织实施了《原酒验收改进方案》和《原酒入库输送改进方案》,为工厂节约费用300万元以上。车间连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连年被工厂评为先进车间,陈林自己也连续7年被评为生产技术能手,多次被评为工厂质量管理先进个人。1995年,被四川省经委、四川省科协、总工会、质量管理协会联合授予“四川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称号。
1992-1998年,陈林在五粮液技术咨询公司工作期间,利用工作中摸索的经验,成功选制了160多吨调味酒,为公司创利900多万元。期间还亲自传授尝评勾兑技艺,为企业培训了8名尝评勾兑人员,这些同志如今已独立在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3年,陈林又在五粮液技术咨询公司采用“大池循环勾兑法”进行勾兑操作,节约了勾调时间,减轻了勾调工作量,使出厂酒质量更加稳定,勾调一次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仅2001年,仙林果酒公司即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利税300多万元。
2001年2月,陈林受命于危难之中,出任多年严重亏损的保健酒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她组织人员研制开发以龙虎酒、自圆春、宜叟牌“福、禄、寿、喜”酒、酒加星、自然香等为代表的无色系列保健酒,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又相继推出荷叶绿豆酒、生物活性肽酒、竹荪系列酒,均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在陈林的带领下,2001年五粮液保健酒有限责任公司一举扭亏为盈,实现销售收入2120万元,利税796万元,彻底改变了多年严重亏损局面。2002至2005年,保健酒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1002万元,利税5904万元,为集团公司做出了贡献。
2004年4月,陈林担任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董事,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五粮液股份公司全面工作。
如何提高优质品率、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等,是陈林的工作重点。
针对近年来公司优质品率增长缓慢的难题,陈林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逐步扭转了优质品率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这些措施包括:在生产系统内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调整一级酒入库方式,实行一级原酒直接入库管理;特别重视技术管理,采取技术措施有效落实传统工艺;深入生产现场,亲自带领班组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规程管理和操作,发挥“示范班组”的作用,促进了各酿酒车间、酿酒生产班组对传统工艺的落实;提议对酿酒车间中层领导干部人事任免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确保生产车间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指挥、执行、操作各层面员工素质。使原酒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不断提升,优质品率大幅提高。
作为宜宾学院生物工程系客座教授的陈林一直为培养生物工程人才辛勤耕耘,尤其是企业系统所需要的酿酒工程人才的培养。2002年至今,为企业累计培训了4000多人次的酿酒、酒体设计和尝评勾兑调味的技术人员,培养酿酒高级技师106名,技师32名,国家级、省级评酒委员各5名。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